6月28日,北京宋庄艺术区迎来了一场重量级展览——中国当代国画协会副主席尹文红近十年艺术创作成果展圆满落幕。本次画展汇集了尹文红百余副作品,其中工笔斑头雁作品的首次公开亮相,更成为艺术界热议的焦点。
尹文红(曾用笔名尹文鸿)
中国当代国画家协会副主席
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
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
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
文史研究馆研究员
红河州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
尹文红作为工笔斑头雁的国画题材创始人,为中国画史贡献了浓墨重彩的一笔。不同于传统花鸟画常见的雁、鸭题材,其代表作《小憩》《故林息归》等,通过科学写生与人文隐喻的交融,赋予这一高原精灵以深刻的文化魂魄。
展开剩余72%忠贞图腾:画中双雁依偎的姿态,暗合“一生一世一双雁,比翼齐飞共白头”的自然习性。斑头雁终生不渝的伴侣关系被提炼为水墨意象,孤雁悲鸣的细节更深化了生命哲思。
技法突破:采用书写结合的独创语言——以工笔细描雁羽纹理,纤毫毕现;背景树枝则以写意泼墨挥就,苍劲枯笔与细腻翎毛形成戏剧性张力。此次展出的彩绘新作更在传统水墨基底上,融入石青等矿物色,令雁群在灰白天地间绽出夺目生命力。
文脉薪传:学者型艺术家的双重使命
作为云南出生的艺术家,尹文红的创作深植地域文化基因。其笔下灼灼绽放的山茶花(《山茶按普甲于滇》)、累累垂枝的蒙自石榴,皆是对滇南风物的礼赞。而斑头雁系列中高原精神的升华,更暗合红河哈尼族坚韧的民族气质。
身为云南艺术学院特聘教授,他坚持“以书入画”的文脉传承。书法作品中锋侧锋交替的笔势(如联句“天下至深唯学海”),化作绘画中藤蔓的虬劲线条;题画诗文的章法布局,更成为画面空间的重要构成。这种学者型创作理念,使其作品超越技艺层面,成为诗书画印的综合文化载体。
写意技法:以书入画,笔墨灵动。
书法用线的凝练性,尹文红自幼习书,深谙“书画同源”之理。他将篆书的圆劲、草书的飞动融入绘画:
勾勒物象:如画朱竹时,以篆书笔法绘枝干,线条圆润而具金石之力;以草书笔意挥洒竹叶,迅疾流畅,形成疏密错落的节奏感。
墨法层次:通过水墨浓淡的精准控制,实现“墨分五色”。例如绘斑头雁羽毛时,浓墨点染斑纹中心,淡墨晕染边缘,营造立体感;画葡萄时侧锋皴擦表现光影,中锋勾线强化轮廓。
工写结合的辩证统一,其作品常以工笔细节点睛,写意笔法抒情:
斑头雁题材中,雁身羽毛用工笔细描,而背景树枝则以写意泼墨挥就,形成“工致处见精微,放逸处显气韵”的对比。山茶花瓣以细腻设色呈现娇嫩质感,枝叶则以泼墨大写意铺陈,刚柔相济。
发布于:北京市银河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